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極為常見的疾病。它的局部表現是位於胃十二指腸壁的局限性圓形或橢圓形的缺損。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噯氣等症狀。本病易反複發作,呈慢性經過。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2種。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見,據統計前者約占70%,後者約占25%,兩者並存的複合性潰瘍約占5%。胃十二指腸潰瘍如何進行自我診斷胃潰瘍據統計,80%以上的胃潰瘍有上腹部疼痛,其疼痛具有下述特點:①局限性:疼痛常局限在劍突下正中或偏左。②緩慢性:起病多緩慢,潰瘍愈合後易複發,病程數年或數十年,有時間長達30~50年,但也有少數患者症狀隻有數天或數周。 ③節律性:疼痛多在飯後0.5~2小時發作,經1~2小時後緩解:疼痛呈周期性反複發作,發作期可持續數天至數月。胃潰瘍疼痛的規律是進食一疼痛一緩解。疼痛的性質常為隱痛、燒灼樣痛、鈍痛、饑餓痛、劇痛;疼痛程度一般較輕,在疼痛區有壓痛點:用堿性藥物可緩解。其他症狀有噯氣、反酸、燒心等胃潰瘍的不同並發症可出現不同的症狀。①出血:出血是胃潰瘍的常見並發症之一,是由於血管受到潰瘍的侵蝕、破裂所致的損傷血管的大小不同所見症狀不同,如毛細血管受損時,隻在大便中發現隱血;較大血管損傷時,則可見黑便、嘔血;出血後上腹部疼痛減輕或消失。②穿孔:胃潰瘍在病變深達漿膜層時,可產生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表現為突然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腹壁呈板狀強直,有明顯壓痛及反跳痛,部分患者表現為休克狀態。③幽門梗阻:幽門潰瘍可造成暫時幽門梗阻;潰瘍的愈合會引起持久性、器質性幽門狹窄。其臨床表現是:上腹疼痛,脹滿不適,飯後加重,常伴有蠕動波、蠕動音、振水音;後期可大量嘔吐隔宿食物,氣味酸臭;嘔吐後上述症狀可以減輕或緩解。十二指腸潰瘍至少90%的病例有上腹部疼痛的表現,疼痛多在兩餐之間發生,即上午11:00時,下午4:00時左右,進餐後消失,與飲食有明顯的相關性和節律性。另外,典型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常在淩晨1:00-2:00點鍾疼痛,其後症狀逐漸消失。因為胃酸分泌一般在夜間最高。進食或服用製酸藥物後疼痛可緩解。"疼痛一進食一緩解"的發作規律以及饑餓痛和半夜痛是自我診斷十二指腸潰瘍的線索。疼痛部位多出現在中上腹部、臍上方或在臍上偏右處。疼痛多呈鈍痛、灼痛或饑餓樣痛。x線胃腸鋇餐檢查或纖維內鏡檢查可幫助確診
- May 26 Sat 2018 16:22
十二指腸潰瘍如何自我診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