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目前,眼底病的致盲率很高,甚至在國內一些地區,眼底病已取代白內障成為致盲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療不及時,就有失明的危險。因此,如果出現視力減退,視物模糊或變形,應立即檢查眼底,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為其具有巨大危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加強對眼底病的認識,及時發現疾病盡早痊愈。眼底病和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白內障:是眼睛內晶狀體發生混濁由透明變成不透明,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了視力。青光眼:青光眼是由於視覺神經(opticnerve)受損而造成的一係列眼部疾病。虹膜睫狀體炎:是常見的致盲眼病之一,是最常見的一種葡萄膜炎。臨床主要表現為眼紅痛、視力下降、房水混濁及角膜後沉著物,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發生繼發青光眼、並發白內障以及眼球萎縮等嚴重並發症而失明。哪些人有必要做眼底檢查?1、糖尿病病人在患病後期,一般會出現視網膜病變等並發症,可引起視網膜上微血管的形成以及出血,硬性滲出,軟性滲出,還可導致增殖性改變,進而引起視網膜脫離,最後導致視力完全喪失,早發現可以早治療。2、神經係統的疾病,尤其是顱腦疾患,也需要通過眼底檢查來觀察視神經乳頭的改變,以此為診斷顱內病變提供可靠依據。如腦水腫、腦出血、腦腫瘤、腦炎以及腦血管畸形,都可能引起視神經乳頭水腫。3、到醫院外科或內科等科看病時,常碰到醫生開檢查單到眼科會診,要求眼底檢查。是因為許多全身性疾病與眼底變化有密切關係。當全身性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眼底往往會發生相應的異常變化。通過檢查眼底,可以幫助明確診斷,也可根據眼底的改變對全身性疾病進行有目的的治療,估計全身性疾病的預後。4、腎炎、白血病、貧血、心髒病、急性傳染病等多種疾病都可能引起視網膜血管的改變,造成眼底出血和玻璃體積血。婦產科常見的妊娠高血壓綜合症,也可通過眼底檢查來了解其輕重程度,甚至決定是否需要中止妊娠,以保孕婦的安全。眼底檢查有哪些臨床意義?眼壓檢查又稱眼內壓檢查,在眼科體檢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眼內壓的病理變化有過高或過低。正常人的眼內壓一般在10~21mmHg(正常值)眼內壓高於正常值可疑為“青光眼”的症狀之一,此病多見,為臨床上主要致盲原因之一;眼內壓低於10mmHg以下即為低眼壓,多見於眼球萎縮、眼外傷及瘺管等情況。所謂“低眼壓性青光眼”實際上是眼部睫狀灌注壓力低。不僅睫狀循環,而睫狀後動脈、眼動脈、頸內動脈或全身動脈硬化性狹窄均可因灌注壓力低而變現為“低壓性”青光眼。眼底檢查也稱眼後段檢查,是眼科檢查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中老年受檢者。通常眼底檢查可分為:視盤、視網膜血管、黃斑及一般眼底四個部分。視盤檢查:正常視盤色為粉紅色,若視盤為白色、黃灰或青白色即為病態。如:視盤蒼白可疑為視神經萎縮,視盤生理凹陷擴大可疑為青光眼。視網膜血管檢查:檢查其血管彎曲度、血管鞘、口徑、反光帶、色澤、搏動、血管畸形。如:動脈變細反光強、有交叉壓跡可疑為眼底動脈硬化等。黃斑檢查: 黃斑部是構成中心視力的重要部分。細微改變即可影響視力,檢查黃斑部的反光,色澤、色素、白斑、紅斑、隆起度。如:黃斑部出血、滲出、隆起、中心反光消失可考慮為黃斑病變,黃斑變性等。一般眼底檢查:觀察眼底色調、紋理、類型:如色調變灰而混濁可考慮為視網膜變性或炎症。如:全麵變白,可考慮為“視網膜脫離”“白化病”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健康資訊 的頭像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的部落格

    健康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