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秋季,北方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是因為炎夏季節,暑濕困脾,易於出現飲食不佳,體重減輕的現象。立秋過後,天氣轉涼,胃口大增,於是便有了吃肉食來補養夏季消耗,增強體質的風俗。很多人家吃紅燒肘子、紅燜羊肉、汆白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老鴨湯、紅燒魚等,味道鮮美,人們很難抵擋其誘惑。過去,物質生活水平比較低,食物匱乏,加上夏季農田耕作勞頓,體力消耗很大。為了彌補身體的勞損,煮肉燉雞,做些營養比較豐富的美食,補養身體。在當時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攝入不足的年代,貼秋膘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傳統的“貼秋膘”以多吃畜肉類為主1、牛肉補氣養血牛肉蛋白質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質含量較豬肉高兩倍多,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營養價值高。古人認為牛肉有補氣養血作用。《韓氏醫道》記載“黃牛肉,補氣,與錦黃芪同功”。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治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體虛,神疲乏力,氣短唇白,麵色萎黃,手足不溫,畏寒怕冷,腰膝酸軟之人。牛肉比較適合氣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時又因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顯低於豬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為2.3%,瘦豬肉的脂肪含量為65%,對於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益適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來說,要多吃牛肉少吃豬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黃、大便幹、口幹舌幹及咳嗽有黃痰等火旺症狀的人則盡量少吃牛肉。2、便秘者少吃羊肉羊肉性溫,味甘。有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功效。為冬令進補之佳肴。元代李呆謂“人參補氣,羊肉補形”。但立秋後,天氣漸漸幹燥,人們常常出現口幹唇焦、大便秘結等秋燥症狀,再吃羊肉熱性食物,無異於火上澆油。3、脾胃虛弱者多吃雞肉雞肉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僅為豬肉的1 4、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飲食和大量酒精攝入是公認最主要誘因之一。這會導致胰腺分泌過度旺盛,還可以引起十二指腸乳頭水腫與膽胰壺腹括約肌痙攣等,繼而出現胰液排泄障礙。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嚴重的化學性炎症,主要表現為急性劇烈腹痛、發熱、惡心嘔吐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健康資訊 的頭像
    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的部落格

    健康資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