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部分患者在患了頸椎病做各項檢查之後都會有所盲目,為何在做了各項檢查之後還要做一個肌電圖,是不是有點過度檢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肌電圖是很有必要做的,下麵就看看這個介紹。肌電圖可以觀察肌肉在靜止狀態,主動收縮和刺激周圍神經時的電活動,可測知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可鑒別診斷是上神經元病變,還是下運動神經原病變,診斷神經肌肉疾患和周圍神經損傷情況,頸椎病患者的應用可以製定神經根損害情況,如神經根早期部分損害時可出現多種電位。如震顫電位、幹擾相等。神經根長期受壓,出現異常電位,甚至電靜息狀態。由此可以判斷神經根是否受損,及受損程度。同時可以判斷受損神經根恢複情況,也可根據其波型改變,可以鑒別是肌原性萎縮,還是神經元性肌萎縮,根據肌用力收縮時電位波幅的高低和有沒有肌肉不同點動作電位的同時性,來判斷屬於中樞性還是周圍性神經損傷,在頸椎病鑒別診斷有助。中樞神經的信號通過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傳遞給肌肉。這些運動神經元稱為最後通路,它們發出神經根,組成神經幹和神經末梢,神經末梢通過神經肌肉接頭,將神經衝動及其支配的肌肉纖維為一個運動單位。支配上肢和肩部肌肉的神經根全部要經過頸椎的椎間孔,當頸椎骨質增生或者軟組織壓迫到神經根時,受支配的肌肉就出現失神經的改變。肌電圖是用電子儀記錄肌肉自身的電活動。當神經受到損害時,肌電圖顯示肌肉出現一係列改變:自發活動增多,表現為纖顫電位和正銳波增多; 運動單位電位時限增寬,波幅增高;運動單位電位的相位增多;大力收縮時募集電位波幅增高,神經元發放的頻率增加。根據這些改變可以知道支配肌肉的神經是否受到損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