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kg,但出生時體重達2.5 kg就屬正常;5個月體重達到6kg左右;1歲時體重平均為9kg;以後體重增加的規律為:體重(kg)=年齡×2+8。但寶寶存在個體差異,若體重與平均標準有偏差,最好谘詢醫生,以便科學地看待寶寶的健康。 寶寶體重偏輕,原來都是它惹的禍:如果寶寶真的達不到標準體重的最低值,也不要慌張。仔細找到症結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單純母乳喂養一歲以後,母乳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身體發育需求了,單純的母乳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所以要做好母乳、輔食以及其他食物的合理配比。活動能力增加寶寶慢慢地會走了,活動能力不斷增強,需要更多的食物來補充體力,有時會因為父母的忽略而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所以要計劃添加足夠熱量的食物。不定時飲食寶寶需要有規律的喂哺,等到餓了再喂,寶寶的胃口已經受到了傷害;有時飲食時間延遲過長,也會讓寶寶的胃口沒了知覺。所以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吃飯。食物選則不當寶寶的食物沒有足夠的營養和能量,就無法幫助他正常發育。比如說脂肪過低食物;低熱量食物(比如人工甜品);低營養食物(比如垃圾食物,過分加工過的食物)。為此一定要關注食物熱量與營養的均衡搭配。另外,建議多用煮、蒸、燉等以水為介質的方式來烹飪食物。時間太急促有些寶寶還沒有做好自己吃飯的準備,掌握吃飯技巧的同時,還要滿足食欲,這對寶寶來說是個難題。所以,父母要盡可能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寶寶吃飯。如果一味催促,寶寶不會為自己考慮,即使還很餓,也會離開桌子。餐前零食多吃飯前的零食會讓寶寶的小胃口沒有心情再去品嚐美食,好好調整零食的添加時段:早中餐之間、中晚餐之間、睡覺之前。水分攝取多有些寶寶因為喝了太多的液體(牛奶、果汁、水),小肚子再沒有位置放更多的固體食物,營養跟不上,寶寶體重自然有差異。壓抑壞情緒在吃飯前後,如果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寶寶遊戲不開心,或者被父母責備,或者就餐環境不愜意(凳子不舒服、勺子不好拿)都會影響到他的小胃口。不良習慣有的寶寶習慣於邊看電視邊吃飯,或是邊玩邊吃,總要家長追在身邊喂飯,這樣不僅飯吃得少,還不利於消化吸收。因此吃飯的環境一定要安靜,盡可能避免外物打擾,便於寶寶安心吃飯。 var cpro_id="u1214824"; (window["cproStyleApi"] = window["cproStyleApi"] || {})[cpro_id]={at:"3",rsi0:"200",rsi1:"200",pat:"17",tn:"baiduCustNativeAD",rss1:"#FFFFFF",conBW:"1",adp:"1",ptt:"0",titFF:"",titFS:"14",rss2:"#000000",titSU:"0"}疾病麻煩多很多生理疾病都會導致寶寶體重過輕,比如耳部感染、哮喘、消化疾病、新陳代謝紊亂、鐵鋅缺乏、寄生蟲病、內分泌係統疾病等,寶寶會表現出饑餓,或者吃得多,但體重還是下降,而且體質虛弱。同時還有一些藥物——比如抗生素,也會損害寶寶的胃口。向醫生谘詢這些問題,找到正確治療方法,保護寶寶的胃口。小貼士:體重偏輕的寶寶媽媽可以從以上幾個原因入手,喂養寶寶要講究方法哦!
- May 25 Fri 2018 05:51
寶寶體重偏輕 原來都是它惹的禍!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