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不少家庭都在冰箱裏放了綠豆湯來解暑,但糖尿病患者在喝綠豆湯時,別忘了計算綠豆湯的熱量,因為在豆子中,綠豆的含糖量還是比較高的,特別是為了調節口味,綠豆湯往往還要加入糖,更是增加了熱量。 豆類種類不同其含糖量也不一樣,比如說黃豆,含糖量就比較低,而膳食纖維卻很高,所以黃豆粉和麵粉做的混合食品,就很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豆漿、豆腐和豆製品主要是用黃豆製成的,隻要吃得不過量,可以不計作主食。但如果每天吃黃豆製品在100克以上,或者吃豆腐在200克以上,就要適當減少主食攝入量了。而綠豆、紅豆和芸豆等相對來說含糖量比較高,吃多了這些豆類時要適當減少主食攝入量。綠豆粥、紅豆粥和芸豆粥以及不甜的八寶粥含糖量相近,可參考熱量食用。除了豆類,常吃的還有薯類,包括土豆、山藥、芋頭、荸薺、菱角。雖然這類食品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多數含有較多的糖分,所以不宜多吃。土豆、山藥、芋頭等隻能少量吃點兒,解解饞而已,或者是做菜用,食用量較大時也應適當減少主食。糖友應常吃這幾款蔬菜沈潔主任醫師表示,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良好控製的基礎,是糖尿病現代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以下介紹幾種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特別有益處的蔬菜:黃瓜:含糖量僅1.6%,可為糖尿病人提供維生素C、胡蘿卜素、纖維素和礦物質。黃瓜中的丙醇二酸有抑製醣類轉變為脂肪,是合並有肥胖或者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首選的一種食療蔬菜。苦瓜:性寒味苦,維生素C含量居瓜類之首。它所含苦瓜皂甙,有明顯降血糖作用,被稱作“植物胰島素”。萵筍:糖與脂肪的含量均極低,卻含有胰島素激活劑,是糖尿病患者又一種理想的食療蔬菜。 竹筍:纖維素含量極高,可延緩腸道中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有助於控製餐後血糖。洋蔥:所含前列腺素A和含硫氨基酸有擴張血管、降血壓和調血脂作用,對糖尿病並發症的預防有益。銀耳:營養豐富,熱能低,富含植物纖維和銀耳多糖,食之有助延緩血糖上升。(參考網站:糖友網)
目前分類:糖尿病 (96)
- May 30 Wed 2018 22:34
糖尿病飲食控製:盡量少吃綠豆和紅豆
- May 30 Wed 2018 22:16
全球糖尿病4.25億 想預防就要這麼做
糖尿病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很多人都是因為肥胖或者是飲食等因素導致。那麼你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糖尿病呢? 全球4.25億糖尿病患者近日,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了全球第八版糖尿病地圖。根據IDF數據顯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達4.25億,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1位患該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達1.14億人,糖尿病負擔最重。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肥胖率的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2000年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1.51億,但到2017年已達到4.25億,患者人數17年增加近2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處於20歲至60歲的工作階段,三分之二是“城裏人”。此外,全球還有110多萬兒童和青少年患有1型糖尿病。與常見於成人的2型糖尿病相比,1型糖尿病大多突然起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是所指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之一。在糖尿病親屬中糖尿病發生率較非糖尿病親屬高4倍,單卵雙胞胎發生2型糖尿病的一致率達90%。2、早發冠心病者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4、如果高血壓多140/90mmHg,那就要注意了。5、糖尿病高危人群指高密度脂蛋白2.8mmol/L,曾有空腹血糖受損或葡萄糖耐量異常者。6、糖尿病高危人群一般多是在年齡45歲以上的人群。7、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兒分娩史(胎兒大於等於4kg)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之一。8、飲酒過多也會導致糖尿病的高發。糖尿病如何預防1、血糖想要預防糖尿病,那麼血糖的觀測很重要。每天測量血糖,記錄每次測量結果,以便谘詢醫生。2、體育鍛煉進行有氧運動,其中健步走能鍛煉大肌群,從而讓你心跳加快。大肌群是指手臂上下和腿部肌肉以及控製頭部、肩膀以及臀部運動的肌肉。3、每天4杯綠茶歐洲有實驗發現,經常喝茶有助於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每天喝4杯以上才有效。這項研究表明,每天喝4杯茶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不喝茶的人大概低20%。4、減點肥有研究顯示,超重者若能減掉體重的5%,其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能降低70%。對於一名79公斤的男性而言,大約為4公斤。采用熱量計算器,了解每日飲食的熱量,能明顯提升減肥效果。5、少吃快餐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15年間,訪問了3000名18—30歲的人,發現每周吃快餐超過2次的人,體重至少長了6公斤。6、減輕壓力在壓力狀態下,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製,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開,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後做一會兒瑜伽、冥想,散會兒步,能為這一天營造好心情。接電話、開車、照顧孩子前,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有助於放鬆身心
- May 30 Wed 2018 21:40
注意!這些糖尿病飲食誤區要小心
糖尿病,已成為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它對人體的危害僅次於癌症。作為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的預防和控製均離不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糖尿病飲食中有很多注意事項和誤區,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控製飲食是控製糖尿病的根本“糖尿病和人們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醫院糖尿病科主任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偏愛各種營養物,又食用無度,加重身體的代謝負擔。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對人體的損害是長期的,易並發各種大小血管並發症,如心腦血管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這正是它的危害所在。“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並不亞於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吃水果本是個好習慣,但是水果含糖量其實是非常高的,一天之內不宜吃太多。”專家表示,長期吃含糖量高、油脂重、蛋白質高,口味重等高熱量的食物易患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控製飲食。“控製病情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患者要學會控製飲食。”專家強調,合理控製飲食、多運動是糖尿病患者必須學會的一門課程,也是其自我管理的根本。很多發現及時的糖尿病病人,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即便不服藥,也可將病情控製穩定。專家詳解糖尿病那些誤區誤區一:飲食療法就是饑餓療法飲食治療是控製糖尿病的基礎,合理的飲食治療有助於降低血糖、控製體重、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少數輕症糖尿病患者甚至隻需要控製飲食便能夠使血糖維持正常,因此,飲食療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飲食治療並不是饑餓療法。如果患者進食量太少(每天主食低於150克),不僅容易出現低血糖及饑餓性酮症,而且還會出現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導致血糖大幅波動,反而不利於血糖控製。不僅如此,由於熱量攝入不足,還會造成體內自身脂肪及蛋白質過量分解,導致身體消瘦、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因此,科學的飲食療法應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礎上,因人而異、適當地限製飲食的總熱量,並注意飲食多樣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饑挨餓或偏食。誤區二:多吃沒關係,加大藥量便可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隻要用上降糖藥之後,就可以隨心所欲,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而不必再嚴格控製飲食了。 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原因有二:一是暴飲暴食會增加胰島β細胞的負擔,加速胰島功能的衰竭,使口服降糖藥的療效逐漸下降甚至於完全失效,最終即使用胰島素,血糖依舊控製不好,導致各種急、慢性並發症接踵而至;二是藥物過量應用,會增加其對肝腎的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多吃飯多吃藥的做法並不可取。誤區三:“無糖食品”可以隨便吃很多患者錯誤地認為,市場上銷售的“無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隨便吃,不需要控製。其實,所謂的“無糖食品”隻不過是不含蔗糖而已,有些則是加入了甜味劑(如木糖醇),這些甜味劑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增加食品的熱量。但是,“無糖食品”畢竟都是澱粉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多了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因此,不可被“無糖”二字所迷惑,不加節製地大量食用。需要說明的是,無糖食品沒有確切降糖療效,不能本末倒置放棄降糖藥物治療而用它來代替。(參考網站:大眾養生網)
- May 30 Wed 2018 20:38
糖尿病冬季飲食原則有5點
糖尿病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的大的,所以在生活中應該多加關注,特別是在飲食方麵。下麵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糖尿病患者的冬季飲食。 糖尿病患者的冬季飲食原則1、膳食纖維必不可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的加工越來越精細,大量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膳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纖維素被白白地流失掉了。纖維素在腸道內遇水後體積會膨脹30—100倍,可以帶走消化道的廢物,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有益於健康。2、保證需要慎食高“膽”膽固醇是合成人體內多種類固醇激素的原料,也是很多神經細胞膜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合理攝入十分重要,但是,高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促進因素之一,也是導致患者出現心肌梗死、腦卒中、下肢動脈閉塞的重要原因。3、禁煙限酒少吃食鹽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禁煙限酒。攝取鹽分也要嚴格控製,這一點對糖尿病合並心腦血管疾病、腎病、高血壓的患者更為重要。4、精準計量兼顧年齡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年齡不同,活動量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不一樣,年齡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少,運動越多,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消耗多的可以多吃一些,消耗少的應當適當少吃一些。如果消耗的少吃得多,就會引起血糖升高,體重增加,甚至加重病情,這就是在糖友間流傳的一句養生箴言:“邁開腿不如管信嘴”。5、進食多樣平衡營養糖尿病患者食物要越雜越好,因為每一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同,隻有食物盡可能地多樣化,才能保證各類營養素互補。建議每位患者每天至少要吃5種以上的蔬菜、3種以上穀物、3種以上水果、3種以上的奶製品或肉類,多吃粗糧,少吃精米、精麵。糖尿病不宜吃的食物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幹、蛋糕、甜麵包及糖製糕點等。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髒病的發生。不宜飲酒。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隻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7千卡(294焦),長期飲用對肝髒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藥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麵頰紅燥等反應。注意,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糖尿病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大豆及其製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穀固醇也有降脂作用。粗雜糖:如蓧麥麵、蕎麥麵、熱麥片、玉米麵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麵、豆麵、白麵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麵饅頭、烙餅、麵條,長期停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饑餓感。糖尿病飲食需注意4點適度粗。少吃糯米食品,減少精白米飯,煮飯時在米飯中加入部分糙米、大麥、燕麥、豆子等粗糧。不過,最好先將粗糧放在水裏泡一夜,以縮短熬煮時間。適度雜。在烹調米飯、米粥的時候,加入豆子、堅果等種類食物。這樣做的好處:可增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降低血糖反應,調節血脂。適度幹。粥相比於米飯,升糖指數較高,食用後血糖會發生較大的波動,不利於穩定病情,所以做主食的時候盡量不做成粥。如果真的是很想喝粥的話也不要熬得太稀,並搭配蔬菜一起吃。適度淡。不在米飯中加入油脂,或者鹽、糖等調料劑,盡量少吃炒米飯。選擇清淡原味的米飯,拒絕口味濃重的炒米飯。合理搭配更健康脂肪攝入量可占熱能的20%,~25%,要限製動物性脂肪及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攝人,膽固醇應限製在每日300毫克以下。保證新鮮水果蔬菜的攝入。但對糖量較高的蔬菜和水果加以限製,如甘蔗、鮮棗、山楂、柿餅、紅菜頭、鮮黃花菜等。 控製熱量攝人,正常體重者一般可按每千克體重105~126千焦(25~30千卡)給予,並可依據勞動強度不同作適當調整。對肥胖病人應逐漸控製熱量,使其體重下降至正常體重。在控製總熱能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的熱能比可保持在65%左右,即熱能比可不過多限製。重要的是嚴格限製單糖類的攝人,如蔗糖、麥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以及含這些糖類較多的食品,而對米、麵等主食及含澱粉類多糖較多的食品則不必過分限製,這樣做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血膽同醇及甘油三酯,提高周同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並能防止體內脂肪過度動員,導致酮症酸中毒。保證足夠數量的膳食纖維,具有降血糖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糖尿病病人食用豆膠、果膠。(參考網站:家庭醫生在線)
- May 30 Wed 2018 20:03
1.1億糖尿病患者 這麼做能預防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它在生活中常常出現。據了解,糖尿病的人數在直線式的增長,這個我們敲響了警鍾。那麼為何糖尿病會長得這麼猛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麵對這種說大不大的疾病,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有效的避免他呢。 1.1億糖尿病你知道嗎?如今糖尿病已經危害居民最大的元凶之一了,據不完全的統計,我國目前大約有1.1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而且有5億的成年人是糖尿病的前期,5億這是多麼可怕的數據,我國才13億人,1.1億加上5億,那麼就是6億多。這已經占據了將近一半的人了,可以說是每兩個人中就是1個人是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前期患者。糖尿病之所謂多發,跟我們現在的飲食是掛鉤的。那麼你知道怎麼避免糖尿病找上門呢?其實預防糖尿病很簡單,那麼你知道怎麼有效的預防嗎?糖尿病最愛這幾種人1. 胖的人你知道嗎?糖尿病是最愛肥胖的人。肥胖是多種疾病爆發的根源,而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肥胖的人更應該及時的減減肉。2. 懶得運動的人已經有大量高的數據說明了,太懶了不喜歡運動的人,患上糖尿病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特別是2型糖尿病最喜歡這種人了。3. 亂吃的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飲食是誘發糖尿病的主要凶手之一,因此對於對於喜歡吃能量比較高、脂肪比較高還有膳食纖維比較低的食物,這些人都是糖尿病的易患一族。糖尿病要怎麼防1. 動起來上麵已經說過了,糖尿病也是比較喜歡不愛運動的人。因此想要避免糖尿病找上門來,那麼就應該多去運動了。據了解,常常運動可以特別明顯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如果是快走的話,那麼你隻有五成患上糖尿病的幾率。所以說對於這5億糖尿病前期的人來說,多去運動準沒錯。2. 怎麼吃預防糖糖尿病在飲食上應該多樣化,不能隻吃自己喜歡的食物。蔬菜是不可少的,在肉類的選擇上最好是選擇瘦肉,對於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最好是不要去吃。3. 多關注一些血糖想要預防糖尿病,那麼對於血糖的關注不不能少,如果說無法做法一天測量一次,那麼起碼要保障兩天測一次血糖,要是出現低血糖的話,那麼就要及時的去治療。4. 體檢不能少其實任何的疾病都是可以通過體檢的方式來預防,因此糖尿病在早期的時候沒有任何比較明顯的症狀,因此不容易被察覺。所以說體檢是非常的重要。(99健康網(www.99.com.cn)專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 May 30 Wed 2018 19:43
吃飽就困 是糖尿病征兆嗎?
吃飯犯困很正常,但有時候,如果你犯困程度嚴重,可能是糖尿病要來的征兆,此時,你應該去醫院查查血糖,下麵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吃飽就困是糖尿病嗎?如果吃飽就困的情況隻是偶爾出現,你大可不必擔心,但如果你經常如此,就說明你的的身體已出現問題,可能是因為你血糖偏高,抑製了“食欲素”的分泌,進而引起困倦。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白天出現嗜睡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調整飲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生活中,我們應盡量遠離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物,及時戒除煙酒,防止膳食纖維攝入比例過低,還要增加魚類、穀物、粗糧等食物的攝入。糖尿病高危人群應注意多吃些低、中升糖指數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如豆類、水果和未加工的小麥、 燕麥、麥麩、大麥、糙米以及奶類、堅果類等。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建議不要窩在家中“養病”,應該多參加戶外有氧運動,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耐力選擇慢跑、快走、遊泳、騎車、跳舞及籃球、乒乓球等各種球類運動。糖尿病征兆有哪些血壓偏高有實驗證明,患有高血壓的人,6年之後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會高達60%。如果你血壓偏高,平時在飲食上應注意少吃醃製、油炸食品,通過飲食結構的改善慢慢調理。如果高血壓嚴重的,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降壓藥。剛吃飽就餓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較為典型的症狀之一。有醫學專家表示,體內胰島素機能若失常,會直接導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組織器官機能下降,如果體內胰島素不斷升高,就會促使大腦時常產生空腹感。黑棘皮病如果你發現脖子周圍皮膚褶皺處出現了一圈黑色,而且總是洗不幹淨,可能是患了黑棘皮病。多數假性黑棘皮病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而這,就是發生糖尿病的先兆。視力變化 得了糖尿病後,人體的視覺也會遭受影響,這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異常上升引起的,當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異常上升時,會導致眼球歪斜,進入眼睛的光線也會因此發生曲折,從而引起視力減退、視線模糊等現象。睡覺時打鼾當你的另一半提醒你晚上睡覺打鼾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約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睡眠呼吸紊亂。如果你夜晚睡覺打鼾聲音過大,白天嗜睡,那麼你最好抽時間檢測你的血糖水平
- May 30 Wed 2018 14:50
糖尿病人如何健康吃火鍋 這些事要注意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火鍋的,但是飲食上一定要多注意,騷不小心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糖尿病人怎麼吃火鍋1、火鍋蔬菜沒有種類限製糖尿病患者提倡多吃蔬菜,對於菜的種類或者數量的選擇沒什麼特別的限製。除了一些含澱粉高的蔬菜,像土豆、紅薯之類要當成主食來吃,吃了這些蔬菜要少吃主食,要把量控製好。其它蔬菜可按應吃的份量來吃,豆製品算做肉類的交換份。葉類、瓜類菜可以適當多吃點,如果每天份量是一斤的話,可以吃到半斤以上。2、吃火鍋要注意控製主食量糖尿病患者在涮火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主食攝入量。一般在涮火鍋時,已經吃進去部分主食了,像麵條、土豆、紅薯這些高澱粉的東西都應該算在主食裏麵。如果不夠的話,再吃點饅頭、米飯之類。涮其他食物的時候脂肪已經吃了不少,所以主食不要再吃炸饅頭之類比較油的東西,吃一些米或麵類的純粹主食就很好了。涮菜味道已經很鮮,主食可選淡味的。3、家庭自製火鍋指點如果在家自製火鍋的話,可以做一些味道比較淡的火鍋。外麵買一些幹料,像香菇、蔥、蝦仁,不需要很多,再加點水,就熬出很不錯的鍋底。鍋底隻是起調味作用,味道不要太濃。鍋底比較清淡的話,調料可以選擇味道稍重一些的。醫師建議,蘸料不要調的太鹹,一不小心鹽份就過量了,對身體不好。4、避免吃肉和海產品時“病從口入”避免“病從口入”,吃肉的時候,要避免吃到來自疫區的產品,因為火鍋的溫度很難殺死裏麵的寄生蟲。一定要到正規的肉類市場去選購,在外麵吃要選擇正規的餐館。現在很多地方對肉類的檢疫比較嚴格,選擇一些檢驗合格的肉類來吃比較安全。海產品的控製就比較麻煩。海鮮可能本身沒有問題,但時間一長,就容易腐敗。海鮮發生腐敗後,涮火鍋的溫度(大概在80℃~160℃之間)在短時間內很難破壞它所含的毒素。在購買生海鮮時,要看它的色澤、聞它的味道,如果覺得不新鮮就不要購買。糖尿病人吃什麼蔬菜好1、黃瓜黃瓜性味甘涼,甘甜爽脆,具有除熱止渴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瓜含糖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並可從中獲得維生素C、胡蘿卜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製人體內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並有高血壓者,每天食黃瓜100克,大有稗益。2、苦瓜苦瓜有“植物胰島素”之稱。藥理試驗發現,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不僅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而且還可刺激胰島素釋放,有非常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有人用苦瓜皂甙製劑口服治療Ⅱ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病人適當攝入苦瓜,有利於控製血糖。3、大蒜大蒜辛辣、性溫、能解滯氣、暖脾胃。大蒜中含蒜氨酸和蒜酶,二者接觸後產生蒜素,具殺菌效力;大蒜中所含生物堿,具有降低血糖成分,增加胰島素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對正常血糖值無影響;此外大蒜還具有促進新陳代謝,緩解疲勞,刺激消化器官分泌消化酶,促進上皮增生,加速創傷愈合等功效。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好好吃火鍋的,但是細節上還是應該要做好,這樣不僅能吃的開心,還能吃的健康,給自己多一點的關愛,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 May 30 Wed 2018 13:25
2型糖尿病的症狀有哪些
2型糖尿病是非常嚴重的糖尿病,對於患者的危害非常大。那麼2型糖尿病的症狀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2型糖尿病的症狀有哪些?1、大血管病變糖尿病可導致大、中動脈粥樣硬化,它主要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和肢體外周動脈,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腎動脈硬化、肢體動脈硬化等。肢體外周動脈搏粥樣硬化常以下肢動脈病變為主,表現為下肢疼痛、感覺異常和間歇性跛行,嚴重供血不足可導致肢體壞疽。2、微血管病變微循環障礙、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典型改變,主要表現在視網膜、腎、神經、心肌組織,其中主要是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糖尿病心肌病可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3、2型糖尿病的特征還包括神經病變病變部位以周圍神經為主,通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病情進展緩慢,臨床上先出現肢端感覺異常,分布如襪子或手套狀,伴麻木、針刺、灼熱或如踏棉墊感,有時伴痛覺過。隨後有肢痛,夜間及寒冷季節加重,後期可有運動神經受累,出現肌張力減弱,肌力減弱以至肌萎縮和癱瘓。自主神經病變也較常見,並可較早出現,,影響胃腸、心血管、泌尿係統和性器官功能,臨床表現有瞳孔改變和排汗異常,胃排空延遲、腹瀉、便秘等胃腸功能失調,體位性低血壓、持續心動過速、心搏間距延長等心血管自主功能失常,以及殘尿量增加、尿失禁、尿瀦留、逆向射精、陽痿等。2型糖尿病要注意什麼?1、避免喝酒。因酒精與此類藥物同時服用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或低血糖症。2、除非經醫生指導,否則不可自己加服其他藥物。3、藥物是醫生針對你的病情而開具處方的,千萬不可給他人使用,以免引起不良的後果。4、必須遵照醫生的指示,定期自行在家以尿糖試紙檢驗尿中的糖分含量,並將結果記錄下來,供醫生做參考使用,以便能適當地調整藥量控製你的病情。更應定期到醫生處做檢查及化驗血糖值。5、應隨身攜帶含糖食物(例如葡萄糖、橙汁、蜜糖、砂糖、方糖、糖果等),以便出現低血糖症狀時能盡快服用、以穩定病情,然後立刻看醫生。6、低血糖症狀包括有:焦慮、饑餓、畏寒、頭痛、流汗、惡心、皮膚發白、神經緊張、精神不集中、脈搏加速、戰栗、瞌睡、過度疲倦或乏力。7、低血糖症狀在以下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忘記或延遲進食、因嘔吐不能進食、運動量比正常時增多、飲用大量酒精。 8、請預先囑咐您的家人或朋友,如遇到您有快昏厥的情況出現時,應立即把您送到醫院。9、隨身攜帶一張卡表示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卡上注明自己病情的輕重、治療方法、姓名、地址、電話及醫生的姓名和電話等。10、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患上傳染病,尤其是皮膚的感染,所以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及足部的護理,避免細菌感染。如果患上感染,無論是何等的輕微都必須請教醫生,千萬不可自行醫治,否則可能會演變成嚴重的後果。(參考網站:糖尿病網)
- May 30 Wed 2018 13:04
全球糖尿病患者倍增 如何預防糖尿病
最新的關於糖尿病的統計出爐,稱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倍增,報道稱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已經翻了2倍,報道還給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每11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而且,每一年治療糖尿病的費用已經高達8500億美金。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實,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現在我國的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斷的增加,而且,糖尿病已經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很多80、90後也會患上糖尿病,而且依然是以2型糖尿病居多。人們對糖尿病的危害都知道,也知道這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但是對如何預防糖尿病還是缺乏更深刻的認識,其實,糖尿病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也是富貴病的一種,隻是因為這種疾病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等到嚴重的時候也意識到它的危害,預防糖尿病就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好。1、少喝各種軟性飲料。現在各種軟性飲料遍布各大超市,因為這些軟性飲料都是含糖量較高的,進入身體之後會增加胰島的負擔,同時還會增加腎髒的負擔,常喝軟性飲料的人,雖然暫時可能不發病,但是,若幹年之後,可能就會成為糖尿病患者。2、避免過度肥胖。糖尿病很喜歡肥胖的人,因為肥胖的人的代謝壓力很大,導致了胰島的代謝容易出現紊亂,因此,要注意控製自己的體重,避免過度肥胖,現在科學的減肥方法有很多,讓自己的體重下降並不是難事。3、少開車、多走路。雖然汽車家家都有,但是,總開車不利於健康。想要遠離糖尿病要做到少開車,多走路。因為走路時最好的運動,而運動可以消耗掉身體多餘的熱量,可以減輕胰島的負擔。4、多吃五穀少吃精細主食。精細主食雖然口感和味道很好,但是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沒有什麼營養,而五穀雜糧最養人,裏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碳水化合物少,不會幹擾胰島素的功能,自然就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5、多喝咖啡少放糖。最好喝最純正的咖啡,少放糖,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天堅持喝6杯咖啡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會大大的減少,這是因為咖啡中含有一些礦物質鉀、鎂,還含有一些抗氧化劑,這些成分能促進細胞更好地吸收碳水化合物。6、垃圾食品不要吃。垃圾食品確實很誘人,但是,想要遠離糖尿病,還是要擋住這些誘惑,少吃這類食品,這類食品裏要麼含有反式脂肪酸、要麼含有高糖、要麼含有致癌物質,這些都是對健康不利的成分,還是少吃為好。(實習編譯:李堃 審校:陳加勇)
- May 30 Wed 2018 09:52
糖尿病足預防需做好 7招教你來應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糖尿病足應該如何預防?目前,不尚無滿意的治療痛性神經病變的方法。有用的方法包括加強代謝控製和使用簡單的止痛劑,三環類的抗憂鬱藥或抗驚厥藥來緩解痛感。可讓病人相信疼痛不是導致截肢的原因。那麼,患上糖尿病足的患者在日常應該如何自我調護呢? 如何預防糖尿病足?避免用燙水洗腳。正常人腳一接觸燙水,就會馬上縮回來,這是一個保護機製。而糖尿病足患者的溫度覺很差,往往會被燙傷,起水皰。水皰一旦破潰感染,就是嚴重的糖尿病足部潰瘍。穿寬鬆的鞋子。不良的鞋襪可以引起腳部畸形,不斷摩擦腳部容易生“雞眼”或是增加潰瘍。糖尿病患者應穿布鞋、軟皮鞋和運動鞋,不要穿塑料鞋,因為它太硬,最好是特製的矯形鞋,鞋頭長些、高些、寬些,腳趾能夠伸直。襪子應該柔軟、合腳、透氣性好,吸水性好,襪子應每天換洗,最好是穿布襪。腳部常護理,勤剪腳趾甲。但是不能剪得太深,太深會導致甲溝炎、出血,不剪又會導致細菌滋生太多,也會發炎。老繭要慢慢地修,“雞眼”應該請專科醫生來治療。皮膚要保持潤滑,防止形成潰瘍,防止繼發感染。預防外傷,每天檢查足部,看看足部皮膚是不是有水皰,是否有擦傷、裂口,局部皮膚是否有紅腫,是否有“雞眼”、老繭。有糖尿病足的病人足部一旦發生損傷,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就診。經常抬高下肢,促進靜脈回流。避免長時間兩腿交叉而坐。 那麼糖尿病足的自我調護有哪些呢?1、堅持降血糖治療,勿自行停藥,定期複查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等;2、足部自我護理方法:每天用低於40℃的溫水洗腳,不要浸泡過長時間,洗腳前用手試水溫,若對溫度不敏感,請家人代試;洗淨後用毛巾輕輕擦幹腳趾間,防止傷及足部皮膚;如果雙腳皮膚幹燥,可適量塗抹潤膚膏(但不能塗在腳趾間);洗腳後仔細檢查有無皮膚皸裂、水泡、小傷口、雞眼等,檢查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是否正常,腳趾有無變形,皮膚有無紅腫,發現問題,立即就醫。3、選擇合適的鞋襪。鞋子應選擇鞋底厚軟的,不要穿尖頭皮鞋,不要選擇透氣性差的塑料鞋;襪子應選擇質地柔軟的棉襪或毛線襪,忌穿尼龍襪;忌赤腳穿鞋,每次穿鞋前需要用手摸、用眼睛看檢查鞋子裏是否有異物,是否有磨腳的破損處。4、忌赤腳行走,防止硬物損傷皮膚;忌長時間步行,防止足部皮膚受摩擦而產生水泡;如果有水泡形成,切勿自行弄破水泡,應找醫護人員處理。 5、天氣寒冷時,慎用熱水袋和取暖器。病友因為足部和下肢溫度覺減退,而容易發生燙傷。使用熱水袋時切記用毛巾包裹,勿直接接觸足部皮膚,建議最好不在足部使用取暖器。6、可選擇在洗腳或洗澡後修剪趾甲,圍繞趾甲平剪,勿傷及皮肉,再用銼刀磨平,視力不好的病友請家人代勞。7、如果足部有陷甲、雞眼、胼胝、真菌感染、甲溝炎等問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遇有足部外傷,切不可忽視,更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 May 30 Wed 2018 08:28
糖尿病要注意什麼 日常九項要謹記
如果不幸患上糖尿病,除了積極配合治療以外,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樣才有利於控製和緩解病情。 1、飲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飽,不吃過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嚴禁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因為這些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煙習慣的要在一年內慢慢把煙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馬上戒掉。原來吃降糖西藥的達半年以上者,不要驟然停服,因為這樣會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量,直至停服。飲食方麵要注意粗、細糧搭配著吃。建議吃些南瓜、燕麥片等含糖量少或不含糖的食品。但要明確注意一點,不管這個東西有多好,有多麼適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過量。2、充分的睡眠。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眠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要注意養成有益的眠習慣。睡眠時間,30多歲的人應為8小時,40--50歲的人為7小時30分鍾左右,60--77歲則要8小時30分鍾才夠。就寢前避免喝咖啡和茶,水也少喝,心情放鬆,不能有饑餓感。3、禁用食物有:白糖、紅塘、葡萄糖及糖製甜食,如糖果、糕點、果醬、蜜餞、冰激淩、甜飲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土豆、山藥、芋艿、藕、蒜苗、胡蘿卜等少用或食用後減少相應的主食量。4、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除控製總熱卡外,還應做到食品多樣化,但因為限製糖、鹽,使菜肴味道較單一。針對這一點,市場上生產了多種甜味劑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產熱、不含任何營養素,近兩年有一種甜味劑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組成,也不產熱,無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較理想的甜味劑,如紐特糖、元真糖。5、對於胰島素依賴型的患者,同樣需要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嚴格執行飲食控製,對肥胖合並有高血壓、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較嚴格的飲食控製外,忌食動物內髒、蛋黃、魚子等,嚴格控製動物油如黃油、豬油、牛油等,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不利。6、避免過度疲勞和壓力。飯後血糖上升,輕微的運動可分解肌肉中的糖份,能降低血糖,減少胰島素用量,控製飲食可以限製一天的所需能量,運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對糖尿病十分有效。糖尿病人皮膚易受感染,要經常保持皮膚的清潔幹爽。過度運動對糖尿病人十分危險,會是血液中的酮體突然增加。 7、糖尿病人嚴禁吸煙飲酒,以免動脈硬化,肝病和心血管疾病。宜多食用新鮮蔬菜,魚,植物油,少吃牛肉牛油,豬肉豬油,動物性其他脂肪和油炸食品,不宜飲用可樂類汽水飲料,咖啡,茶,果汁等,宜飲用不含糖份的麥茶和白開水,忌食過甜或過鹹的食物,澱粉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適量。8、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了水果後尿糖增多,則應減少主食,以免出現血糖升高。為防止並發症動脈硬化、便秘,應飲食多樣化,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以利健康長壽。9、防治便秘:中醫常悅“欲得長生,腸中常清”,秋季天氣幹燥,糖尿病人易發生便秘,積極防治便秘對血糖控製、視力和心血管係統具有保護作用,如碰上便秘、排便困難,應注意:慎用刺激性瀉藥,以免損傷胃氣;多食高纖維素食,如粗糧、蔬菜等,促進胃腸蠕動;多做揉腹、收腹提肛運動,鍛煉胃腸道功能;另外,因為蜂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所以不建議用蜂蜜治療便秘。(參考網站:養生之道)
- May 29 Tue 2018 23:01
糖尿病患者易得的五種口腔疾病
據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多合並一係列口腔疾病,其中以感染性疾病為主。那麼糖尿病患者多會患上哪些口腔疾病呢?來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患者會得哪些口腔疾病?1.牙周炎。最多見的症狀是牙齦出血,時間長了,牙齒會鬆動。一般來說,如果不積極治療,10年左右牙齒就會掉。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患重度牙周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8.5倍,且缺失牙的風險高2倍。2.口腔真菌感染。多為念珠菌感染,表現是嘴裏出現白膜、紅斑、口角炎。普通人此病的患病率是8%,而糖尿病人達到16%。3.糜爛性扁平苔蘚。這個病是僅次於複發性口腔潰瘍的口腔黏膜病,表現為口腔黏膜網狀白紋、發紅,有的病人有黏膜糜爛,因此引發疼痛。此病不會像複發性口腔潰瘍能自愈,往往持續時間長。由於口腔內長期存在創麵,有癌變的可能。4.頜麵部軟組織感染。主要是細菌感染,導致局部蜂窩組織炎,表現為紅、腫、熱、痛,全身則有發燒。5.齲病。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唾液量明顯減少,對口腔的清潔作用減弱。並且,唾液的酸度增加,這種環境非常利於致齲菌的生長。在調查中,研究者發現,一方麵,糖尿病患者易患上多種感染性口腔疾病;另一方麵,已有的口腔疾病,如口腔潰瘍、牙周炎等,在糖尿病人身上表現為難以控製、反複發作。另外,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口腔黏膜病。糖尿病人怎樣預防病變?1.積極控製血糖控製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保持口腔健康的根本,也是糖尿病治療的重點。血糖過高可以損害口腔健康,導致牙齦疾病、黏膜潰爛、感染細菌真菌等。口腔發生感染後血糖水平就更不易控製。因此患者應該平時健康飲食、合理運動正確用藥以控製血糖在正常水平。 2.及時治療口腔疾病根據口腔疾病發展規律,老年人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這樣,有利於發現和治療一些早期病變和自己不易發現的疾病。另外,對缺損、鬆動的病牙千萬不要貪圖便宜,去找一些遊醫修補或拔除。以免造成一些不良修複體和不必要的損失,使自己過早地喪失咀嚼功能。如齲病可通過去齲、備洞、充填來修複,牙髓病或根尖周病則要通過根管治療或根尖手術來治愈;牙周病可以通過局部用藥(牙周袋內置藥物)和全身用藥等保守方法,以及齦切、翻瓣、牙周袋刮治、骨移植等手術方法進行係列的綜合治療;口腔黏膜病則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療相結合、中西醫相結合、藥物和手術相結合等多種綜合治療方案來取得療效。(參考網站:養生網)
- May 29 Tue 2018 22:46
華漢基因發起糖尿病精準用藥檢測公益活動
近年來,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據統計,全國1.2億糖尿病患者當中,有77%的患者用藥並不*。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病因複雜,雖然病症相同但因個體差異,不同個體並不一定適合使用相同藥物進行治療。*用藥、同病異治是糖尿病管理的剛性需求。2017年11月28日- 2018年2月28日,由深圳華漢基因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漢生命”)聯合深圳各大居民社區、機構、協會等發起的糖尿病*用藥檢測公益活動,將免費為500名在深圳地區居住的糖尿病患者提供*用藥檢測服務,並提供對應的用藥指導建議,為糖尿病患者帶去持續健康的生命活力。華漢生命CEO張勇博士表示:“糖尿病治療僅依賴常規用藥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還必須根據個體差異以及身體狀態的改變進行動態的用藥調整、科學*的飲食、運動管理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從長遠來看,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會有健康的體魄。華漢生命在糖尿病管理實踐中已經實現了92%的管理有效率,正是因為突破了檢測、用藥、飲食、運動、教育等技術壁壘,同時通過不斷調整整體管理方案,最終達到*控糖、恢複健康態的目標。”張博士還提到,華漢生命後續將開展“糖尿病百人管理計劃”,全方位為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控糖方案。(文章來源:光明網)
- May 29 Tue 2018 20:54
糖尿病人進食粗糧要控量 粗細搭配更科學
糖尿病人進食粗糧要控量 粗糧中含有較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多食粗糧有利於糖尿病的治療。所以,糖尿病患者都應該適當吃些粗糧。同時,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糖尿病教育門診周佩如副主任指出,粗糧雖好,但糖尿病患者不宜一次性進食大量粗糧。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一次性大量進食粗糧,可能導致發生低血糖反應。糖尿病人吃粗糧也有講究1 體質內熱或虛寒的糖友陰虛內熱或實熱便秘的人,不能常吃糯米、黃米等性偏溫的食物。體質虛寒的人不宜常吃小米、綠豆、薏米偏涼性的食物。2 老年糖友老年人不可完全以粗糧為主食,粗纖維太多了胃會不舒服,豆類吃多了容易腹脹。煮粥、蒸飯時粗糧、雜豆類占三分之一即可。3 消化功能不好的糖友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經常腹瀉的人可以常吃山藥、土豆、芡實、白扁豆等具有健脾、收澀作用的食物。4 腎不好的糖友腎功能不好的人、有痛風病史或尿酸高的人也不宜多吃粗糧,可用土豆、山藥、紅薯、芋頭、南瓜等代替主食。總的來說,提倡糖友可以多吃雜糧,但要進食有度,不宜一次進食太多,適當選擇,經常更換品種。科學的做法是粗細搭配,一般的比例為粗糧1份+3份到4份細糧。這樣既能發揮粗糧的功效,又避免粗糧進食過多產生不良反應。糖尿病患者可進食以下幾種粗糧1.大豆:性平、味甘。具有補虛清熱、利便、除濕、健脾、寬中等功效。常食用可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症。2.玉米:性平,味甘。具有調中開胃、通便利水,降糖、降血脂等功效,有利於治療糖尿病。3.小麥:性涼,味甘,具有養心安神,益腎,健胃厚腸,除熱止渴,斂汗,止痢等功效。主治糖尿病。 4.燕麥:又名皮燕麥、雀麥、野麥,性溫,味甘。具有益肝和脾、滑腸催產的功效。主治病後體虛糖尿病,但因其滑腸、催產,故孕婦禁食。5.蕎麥:又名蓧麥、油麥、烏麥、花蕎、三角麥、玉麥、甜蕎麥,性涼,味甘,主治瘡癤丹毒糖尿病。6.小米:小米味甘鹹,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糖尿病人吃的小米粥可以“特殊”對待,也就是添加其他食材。能幫助糖尿病人穩定血糖。(參考網站:大眾養生網)
- May 29 Tue 2018 20:19
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狀 如何預防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髒、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1、皮膚幹燥、瘙癢如果皮膚經常幹燥,用保濕霜也無無法緩解,需排除血糖的影響。尿糖濃度增高會刺激血液循環,讓人體皮膚幹燥,進而引起皮膚的瘙癢。很多糖友的發癢部位集中在手腳和小腿,女性經常會出現外陰瘙癢。2、視力下降糖尿病患病初期會出現眼睛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的現象。有些患者還會出現似貧血的症狀,站起來眼前發黑,眼睛突然從遠視變為近視,眼皮下垂、視物模糊等症狀。3、睡眠障礙很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輕度或中度的睡眠呼吸紊亂,且多表現為睡眠呼吸暫停。白天感到疲倦嗜睡、夜晚睡覺鼾聲過大的人檢測一下血糖水平。有糖尿病家族史、體重肥胖、代謝異常等糖尿病高危人群而言,都應該重視糖尿病早期症狀,盡可能的做到早期篩查。4、手腳麻痹、發抖在糖尿病患者初期,病人還會出現一些手腳麻痹、發抖、手指關節不靈的症狀,有些甚至出現小腿抽筋、神經炎性腳痛,還有一些自律神經障礙等,一旦發現,應盡快就診。5、疲勞、血壓高、尿液發白患上糖尿病後,人會感到異常疲勞,具體表現為雙腿乏力、腰膝酸軟,尤其在上樓梯時格外明顯;另外,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血壓升高、尿液變白的現象。怎樣預防糖尿病 1、通過運動和飲食來實現減肥,特別要關注腹部脂肪,因為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2、控製高血壓,這與糖尿病病情發展密切相關。3、定期作血糖檢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壓與血脂有點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風險者,30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 May 29 Tue 2018 19:15
“皮膚病”易盯上糖尿病人 6招預防皮膚病變
糖尿病的引發哪些皮膚症狀 1、糖尿病的皮膚症狀之皮膚瘙癢由於早期糖尿病患者皮膚是細菌和真菌滋生之地,患者還會出現皮膚幹燥、瘙癢等症狀,女性患者主要是陰部瘙癢,撓抓傷了皮膚組織以後還會發生其他感染。2、糖尿病的皮膚症狀之出汗多由於糖代謝障礙,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皮膚潮濕多汗,動不動就汗流浹背。這可能是神經病變的前兆,是糖尿病的並發症,患者應給予足夠重視。3、糖尿病的皮膚症狀之皮膚皰疹糖尿病人身體抵抗力弱,皮膚容易感染。有的患者皮膚上會長水皰,裏麵有透明的漿液,多出現在手腳上。雖然水皰幾周內就可愈合,但會反複出現。另外,黃色結節、麵色發紅等也是糖尿病發出的皮膚“信號”,但這些在臨床中不多見。專家提醒,如果發現皮膚出現以上異常,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糖尿病篩查,及早治療,以防出現嚴重並發症。4、糖尿病的皮膚症狀之感覺異常有1 當環境濕度增高時,患者其他部位出汗增多。5、糖尿病的皮膚症狀之皮膚感染糖尿病發病的時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膚組織的糖原含量也增高,這樣就給黴菌、細菌的感染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並發有皮膚感染。例如,病人經常患有癤腫、毛囊炎、膿皰病和癰等細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經常出現“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稱為“念珠菌”的黴菌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感染還可以發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龜頭。皮膚上的癬病也是由於黴菌感染造成的。糖尿病病人容易發生手癬、體癬、股癬、足癬等癬病。6招預防糖尿病皮膚病變1. 皮膚清潔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清潔皮膚,特別是臉部、足部、外陰。洗臉盡量選擇性質溫和的洗麵奶、洗麵皂,力度輕柔,水溫不宜過高;洗澡不必每天進行,夏天每周2~3次,冬天每周1~2次即可,避免長時間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的清洗劑。2. 合理潤膚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皮膚容易幹燥,所以每次清潔後要注意潤膚,比如使用含有凡士林、矽油等有較強保濕作用的護膚品,每日1~2次。3. 日常盡量穿著純棉衣物純棉衣物刺激小,糖尿病患者盡量不穿羊毛衣物,或者羊毛衣物不直接接觸皮膚(羊毛衣物裏穿一件純棉打底衣服)。勤換衣服,保持床單幹燥清潔,女性患者不穿化纖內衣。4. 輕度瘙癢加強潤膚,瘙癢難耐別硬撐對於皮膚幹燥引起的輕度瘙癢,糖友可通過加強潤膚,緩解瘙癢;局部瘙癢者可以使用外用止癢藥物,瘙癢嚴重或範圍比較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千萬別因為“怕藥物副作用”、“扛扛就過去”等愚昧的想法硬撐,用藥不及時可能會引起進一步的皮膚潰爛。5. 保持心情愉悅/*99健康網糖尿病終端頁正文左下角-通發(u1231259),創建於2013-3-11*/var cpro_id = "u1231259";心情煩躁,壓力過大,易怒、焦慮、激動等情緒對皮膚病有害無益,糖尿病人應該保持心情舒暢,多到戶外走走,有空培養一些良好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有利於病情的康複。6. 忌食燥熱食物比如煎炸、辛辣、精加工食品和酒類。平時多喝水,多吃蔬菜,保持皮膚濕潤。(參考網站:養生之道網)
- May 29 Tue 2018 19:11
糖友情緒過於波動 易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急躁和過分擔心的情緒,這對於病情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說,情緒的起伏直接影響血糖的高低。 情緒對糖尿病病情的影響那麼大嗎?焦慮症狀較普遍接診病例中,王阿姨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已患有該病較長時間的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擔心疾病的治療和愈後,不可避免會出現焦慮情緒,隻是程度不同而已。很多證據表明,當人感到抑鬱、焦慮或恐懼時,可伴發尿糖,對胰島素需要量增加;當感到安全和滿足時,會出現血糖降低、尿糖減少,對胰島素的需要量減少。由此可見,情緒障礙可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製,加重病情,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此外,患者還可因伴發焦慮、抑鬱情緒如悲觀、絕望感,影響治療合作程度。糖尿病患者:情緒問題更嚴重事實上,其他慢性疾病也會出現情緒問題,不過那些問題遠沒有糖尿病患者那麼強烈。這是為什麼呢?沈鑒清解釋,與其他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對於飲食和活動的限製更為嚴格,給患者生活上帶來的影響也更大,因而引發心理不良情緒的可能性更大。一旦生活中發生一件小事,可能如導火索般,把患者心中堆積長久的焦慮情緒點燃。同時,隨著糖尿病的發展,由該病所帶來的微血管病變可導致腦供血不足,繼而出現精神萎靡、疲倦、記憶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使本來就存在的抑鬱情緒加重。不良情緒抑製胰島素分泌據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係統的調節,大腦邊緣係統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的功能,憤怒、抑鬱的心理因素可通過大腦邊緣係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等應激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會抑製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於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製胰島素的分泌和釋放,容易“招惹”糖尿病。臨床醫學表明,30%—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礙。抑鬱、憤怒患者不僅血糖控製差,而且慢性並發症也多。實際上,消極的情緒是回避不了的,悲傷、憤怒或失望等情緒有時也是人之本性。我們不可能隻知道快樂而不知道憂傷。但是,長期的消極情感、抑鬱、焦慮心境容易患病,而患病後也難於治療,甚至使病情加重。心理因素會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對於患者的心理傷害是極大的,屬於終生性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其發生、發展、療效、預後均起重要作用。患者焦慮、沮喪、抑鬱、暴躁的心理狀態,可加重糖尿病,引發各種並發症。而且糖尿病又可加重患者心理障礙,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愉快的心情對血糖值有很好的調節作用,笑一笑更具有不可忽視的療效。心情跟健康是成正比的。所以,心理情緒不宜控製者應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努力避開來自社會、環境的不良刺激,進行自我調節讓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恢複正常。還可以積極進行體育鍛煉,轉移不良心境,宣泄積聚在內心的憂傷、委屈及怒氣。糖友們普遍存在的不良心態怨天尤人一位剛剛退休的老王,被診斷為糖尿病。本來心情低落,又遇見了這種“倒黴事”,一想到以後要吃一輩子“病號飯”,還得天天吃藥甚至打針,老王覺得自己的未來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惡夢。剛剛退休得了這如影隨形怎麼也甩不開的病,老王認為都是父母基因不好,蒼天對他不公。從此,他對生活逐漸失去了信心,情緒低落,血糖控製得一塌糊塗,終日為“糖”所困,憔悴不堪。滿不在乎一年前,李女士被確診為糖尿病。可是,她一直不能接受這一事實,懷疑化驗結果和醫生的診斷,心裏在想:我的家族中都沒有糖尿病,我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呢?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化驗,使李女士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高血糖。血糖增高了,但是她仍然抱著一絲幻想,認為自己身體一直很好,無非就是血糖高一點,又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應無大礙。所以,她仍然抱著滿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不治療,也不改變飲食習慣。結果,三個月後突然她昏倒在家,家人急忙將她送到醫院急救。原來,她因為血糖太高而發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這是一個很慘痛的教訓。隱瞞病情 李先生是單位的中流砥柱,事業正處於蒸蒸日上之時,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他不願意讓朋友、同事知道,擔心別人會歧視自己,會失去現在的崗位,影響他日後的發展,因此隱瞞了病情。一次出差途中,因趕時間錯過了午飯,李先生又礙於麵子沒有提出吃飯的要求。下午三點到達目的地時,他突然暈倒了。醫生說,他因沒按時吃飯而發生了低血糖昏迷。恐懼擔憂費大媽剛剛退休在家,正滿懷激情準備發揮餘熱、豐富幸福晚年生活,卻被扣上了糖尿病的“帽子”。這對陳大媽打擊很大,滿腔熱情頓時化為烏有,每天沉浸在恐懼和擔憂之中。成了病人,費大媽對生活中的各方麵都非常重視,做任何事情都以糖尿病為中心。以前的朋友也不來往了,一有時間就四處尋訪名醫,以期討到靈丹妙藥、祖傳秘方,飲食上更是嚴格控製。半年下來,陳大媽花了許多冤枉錢不說,人也越來越沒有精神,還被診斷為營養不良,因為她過分的節製飲食。(參考網站:糖尿病網)
- May 29 Tue 2018 18:43
糖尿病早期症狀自查 常吃這些食物可預防
糖尿病是危害我們身體健康的一大殺手,我們除了要了解它的症狀以外,還有學會預防它。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早期症狀顯現1、看腰圍糖尿病和肥胖被稱為雙胞胎,是因為大多數糖友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肥胖。在中醫上來講,贅肉就是膏,也就是脂肪。膏都是人體代謝不掉的,堆積起來的。這些膏在人體內代謝不了,就會進入身體的血液內,形成濁,而濁多了就會變成淤毒,給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一般來說男性的腰圍不要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則不要超過85厘米。2、體重減輕當你沒有運動,沒有吃減肥藥,什麼都沒做的時候,體重突然減輕。千萬不要欣喜若狂,因為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狀。因為在糖尿病初期症狀時,血液內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從而使得糖尿病初期患者的體重突然減輕。3、皮膚抵抗力瘙癢當身體的皮膚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瘙癢,皮膚上出現傷口之後,糖尿病患者也不容易愈合。特別是年齡超過45歲,除考慮老年性皮膚瘙癢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時檢查血糖4、口舌幹燥口渴,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典型表現。一般平時不怎麼喝水的人,現在突然間水杯不離手,這時就要當心,有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表現了。5、肢端麻木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現手足麻木,肢端感覺減退或消失;有些人會感覺走路時就像踏在棉花上一樣。當出現原因不明的肢端麻木時,不能忽視了檢查血糖及尿糖的情況。6、時常饑餓饑餓感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一大特色,而且這種症狀會一直伴隨糖尿病患者。當一個正常人突然表現出食欲大增,並且喜好吃甜食時,我們就要留意,可能這就是糖尿病初期症狀的表現之一。9種飲食可遠離糖尿病1、綠葉蔬菜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可以幫助抵禦糖尿病。每天食用適量的菠菜、甘藍、西蘭花,長葉萵苣等可以幫助將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14%。2、酸奶奶製品中豐富的鈣可以幫助提高胰島素水平。酸奶中的益生菌也可以幫助控製血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酸奶要選擇含糖量在10%以下的。3、核桃美國一項針對140000名女性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兩周食用28克核桃,堅持八周的人,與那些從來不吃核桃的人相比,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會降低24%。4、全穀物食品研究顯示,每天三次食用適量全穀物食品,比如全麥麵包,麥片粥,高粱米,麵食等可以有效減少患糖尿病的風險。5、咖啡專家們相信,咖啡中的植物素而不是咖啡因會提供幫助。2006年美國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每天喝幾杯咖啡也可以預防糖尿病。6、酒研究表明,每天喝太多的酒或者一點酒不沾都會升高患糖尿病的風險。適量飲酒則有助於預防糖尿病。7、藍莓、葡萄和蘋果雖然水果經常會因為含糖量高而不被看好,但是研究發現,藍莓、葡萄和蘋果中存在有助於控製血糖水平的物質。藍莓可以將預防糖尿病的能力提高26%,而其他水果隻有2%。8、魚類和橄欖油 地中海式飲食涵蓋了更多的橄欖油和油性魚類,比如鮭魚,沙丁魚和馬鮫魚,這些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謹慎預防熱量的攝入。9、雞肉相比起紅肉,白肉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如果每天都吃紅肉,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提高20%。(參考網站:食品網)
- May 29 Tue 2018 17:55
日常生活中什麼會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患者身體危害大。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下麵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日常生活中什麼會導致糖尿病?1、吃得過飽吃得過飽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過飽,肝髒內“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1C”(簡稱SREBP-1C)會增加,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進而引發糖尿病。長期進食過飽,會使人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長期處於“負擔”過重、相對疲勞狀態,造成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特別是有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人群,極易誘發糖尿病。另外長期吃過多飲食對於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島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體內的胰島素過量積存,從而造成高胰島素血症,而高胰島素血症是導致全身性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2、水果當飯天熱的時候,即使可口的飯菜擺在麵前,也不容易引起食欲,有些人就以水果和飲料為主食,常常以西瓜、桃子等一大堆水果來應付一頓飯。醫生說,各類瓜果飲料中,很大一部分水果和飲料所含糖分偏高,對一些本來血糖就偏高的中年人來說,不加節製地進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線上升,從而引發糖尿病症。3、睡眠不好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員在對8000名沒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蹤長達10年後發現,這些人當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覺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輕微糖尿病,而且這些人患病的一個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4、每天一罐甜蘇打水婦女每天喝超過一罐的甜蘇打汽水,不但容易變肥胖,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機會。那些每天至少喝一罐甜飲料的婦女比喝得少的人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風險要高85%。除了軟飲料中含有過多熱量外,飲用者快速吸收很多糖分也使她們容易肥胖和患糖尿病。這可能不是糖的問題,而是跟糖在液體食品裏有關。所以蘇打汽水和其他提供能量的飲料可能導致攝入能量過多,最後引起超重和肥胖。5、女性鐵過多體內蓄積的鐵過多會導致女性罹患成年型糖尿病,因此及早驗血有可能幫助識別有患病危險的人。鐵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種鐵與蛋白質的配合物,是鐵蓄積量的標誌。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把諸如肥胖和其他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身體活動、飲酒和飲食之類的因素考慮進去之後,在研究之初鐵蛋白含量較高的女性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也差不多是常人的兩倍。糖尿病日常如何護理? 首先,要密切觀察血糖變化,了解病人有無感覺導常,注意檢查足部皮膚。有無咳嗽咳痰,有無腹痛及排尿導常。然後,患者要正確執行醫囑,準時(餐前、餐中、餐後)準量給予口服降糖藥,並觀察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注射胰島素時劑型、劑量、時間要準確,注意輪換注射部位。觀察有無低血糖的表現。同時,糖友還要注意飲食護理。注意定時、定量、定餐、禁食各種甜食,遵守飲食規定。每周定期測量體重,了解飲食是否符合治療標準。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室內通風,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基礎護理,保持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保持皮膚及會陰清潔,避免皮膚感染。如有外傷或皮膚感染時,不可隨意用藥,尤其是刺激性大的藥物如碘酒。每天檢查足部一次,觀察皮膚顏色溫度以及足部神經感覺,足背的動脈搏動等情況。保持足部清潔,避免感染每天用中性肥皂和溫水清潔足部,水溫與體溫相近即可,腳趾縫之間要洗幹淨,洗淨後應以清潔、柔軟的毛巾輕輕檫幹;指甲不要剪的太短,應與腳趾齊平。最後,病人需知道早晨進行體育鍛煉時不宜空腹,防止發生低血糖。患者應該認識低血糖反應的表現,如心慌,頭暈,出汗,麵色蒼白,饑餓等。如發生上述現象應立即進食糖類食物或飲料,應該隨時攜帶糖果以備低血糖時用。確診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時,按酮症酸中毒護理常規護理。(參考網站:家庭醫生在線)
- May 29 Tue 2018 16:29
常吃粗糧並不能有效控製糖尿病
正確進食粗糧確實對糖尿病人控製血糖十分有利,但這並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可以隨意食用粗糧。粗糧怎麼吃才是有利於控製糖友血糖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應用同樣的雜糧替代白米白麵不同糧食中所含的澱粉和熱量差異並不大,如100克糧食的澱粉含量都在70%-80%之間,而雜豆也在60%左右。所以說,吃一樣量的雜糧和精白大米,那麼攝入的澱粉量也應差不太多。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每日飲食的碳水化合物總量必須嚴格控製,決不能以為吃雜糧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多吃。糖尿病患者正確吃雜糧的做法是,至少是用同樣數量的雜糧來替代過去所吃的白米白麵,最好能夠比此前所吃的糧食總量略有減少。比如說,原來每天吃250克大米(兩碗半白米飯),現在改成200克甚至150克雜糧。因為雜糧的飽腹感更高一些,營養價值也更高,它完全可以在減量的同時避免饑餓,避免發生低血糖。放心大吃粗糧不利於長期血糖控製雜糧的品種多樣,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反應也不一樣。如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糧食品種,患者餐後血糖反應都是非常高的,並不遜色於白米白麵,甚至會更高。但是大多數糖友說到雜糧就會想到玉米,而且認為糯玉米非常可口,於是放心大吃,導致血糖難以控製。另一個非常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買到或吃到了“偽雜糧”的主食產品。現在市場上這樣的情況相當普遍:全麥麵包和全麥饅頭有名無實,其中隻放了少量的麩皮,其實本質上還是鬆鬆軟軟的白饅頭;號稱玉米窩頭,其實放了不少白麵粉在裏麵;號稱玉米餅,其中不僅是白麵為主,還加入了泡打粉,讓質地更加鬆軟,結果是消化速度特別快,血糖反應相當高。類似的還有什麼蕎麥粑、紫米發糕、玉米發糕之類。超市賣的八寶粥預混米也一樣,其中大部分是精白米,隻是象征性地放少量雜糧豆子。精白米是目前市麵上最低成本的糧食,其他雜糧成本高,少放點就顯得便宜。消費者也習慣於大米為主,少量放點雜糧點綴,口感上更柔軟一些。這樣以白米為主料的所謂雜糧粥,當然沒法把餐後血糖反應壓住。還有就是那些號稱適合糖尿病人的“營養麥片”“粗糧餅幹”之類產品。香甜的營養麥片哪裏有燕麥片的控血糖效果?倒是大量糊精兌出來的,比吃白米飯還要糟糕。粗糧餅幹們則是打著增加纖維的旗號,添加了高水平的脂肪,非常不利於長期血糖控製。控製血糖不是把魚肉蛋奶等換成雜糧所謂搭配不當,就是隻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蔬菜和高蛋白質食品攝入不足。對混合膳食血糖反應的研究證明,含有大量蔬菜和高蛋白質食物的混合食物能有效降低餐後血糖反應。比如說,原本早上喝豆漿加蔬菜包子加涼拌菜,雖然是精白麵粉製作的,但有豆漿和蔬菜,總體血糖反應就會降低。有些居民聽說雜糧粥好,就把豆漿省略掉,用雜糧粥來配合蔬菜包子,結果是增加了總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蛋白質含量,其結果就是餐後血糖數值上升。所以,控製血糖的方法絕不是大量吃雜糧,不是把魚肉蛋奶豆漿豆腐堅果蔬菜換成雜糧,而是隻把精白米精白麵粉的份額部分換成雜糧,其他食物都必須充足配合,達到整體的營養平衡才可以。不可忽視的三種烹調雜糧方法烹調中過度追求柔軟度。很多糖尿病患者嗓子眼特別“細”,因為多年來吃慣了精白細軟,喝雜糧粥也要強烈追求“軟糯”口感。放進電紫砂鍋裏一燉就是一夜,或者連糙米紫米也要浸泡一夜之後再煮,或者幹脆把糙米大麥之類全部打成糊糊喝下去。這樣,牙齒的勞動少了,消化速度快了,餐後血糖上升速度也會明顯提升。 烹調中加入過多油脂。油脂本身不會升高血糖,甚至油脂和碳水化合物混合之後還能延緩消化。但是,油脂造成血糖峰的推遲,卻令血糖峰更為持久,並可能造成第二餐的血糖控製能力下降。同時,添加油脂會大幅度增加食物熱量,降低單位能量食物的飽腹感,不利於體脂肪控製。長期而言不利於胰島素敏感性,損害血糖控製能力,促進高血脂狀態。某種意義上,在很多家庭中控製油脂甚至比控製碳水化合物更值得關注。烹調中加入糖。放一半雜糧的八寶粥雖然本身血糖反應不算太高,但很多人不放糖就吃不下去。不管紅糖也好,白糖也好,蜂蜜也好,畢竟都是糖。有些人不敢直接放糖,就放進去桂圓、大棗、葡萄幹之類甜味食材來增甜。雖然是有益健康的材料,但畢竟這些水果幹的含糖量都超過70%。總而言之,多吃五穀雜糧有利健康,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功效,所以越來越多注重養生的人朋友,在日常飲食中都會時不時加些五穀雜糧吃。但是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雜糧時一定要注意以上事項,不要盲目依賴雜糧,而要關注整體的營養平衡。(參考網站:求醫網)